《上海经济研究》
7月29日,上海科技馆浦东新区大型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正式发布。这一倡导科技龙头企业从专注于自主研发转向寻求开放合作的计划,意味着浦东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推出另一个强大的“引擎”。在首批参与该计划的大型企业中,浦东市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罗氏——当年第一家落户浦东张江的跨国公司。
1992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占地面积仅17平方公里。 1993年罗氏将中国第一家工厂选在这里时,还面临着“一片农田”。如今,张江从一个领域强势崛起,罗氏在这里的布局也从药厂升级为开放式创新中心,助力孵化本土科研,为张江从“做梦”到“做梦”的转变留下了生动的例子”。
前不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的正式发布,为浦东新区绘制了宏伟蓝图,张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上海市随后印发的张江科学城“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张江科学城将建成科技创新之源、硬核引领的高端产业增长点。极,共治共享的创新生态社区。充满活力的国际城市示范区。
以前的稻田现在是科学城。在该领域崛起的张江,不得不走“硬核”科技之路。
科技创新战略总部在前沿
东风来了,江水汹涌。增添改革动力的张江科学城如何服务浦东新区建设? 《意见》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对于张江来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高端产业无疑是重中之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开放,浦东从一开始就把“高科技为先”的战略摆在重要位置,避免追求短期效果和重复引进各种流水线.布局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从上海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步行不到一公里即可到达上海微电子港和中兴通讯研发大楼。继续向东,可以看到中芯国际和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等集成电路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全球芯片供应吃紧的背景下,张江正在积累国产半导体芯片的信心。
“2004年成立时,我们选择自主研发中国的等离子刻蚀机。”成立于张江的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与光刻机一样,等离子刻蚀机也是半导体芯片微加工的关键设备。在10多年的探索中,他们成功攻克了5nm刻蚀机制造技术,成为我国领先的半导体设备企业。
近两年,张江在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14纳米工艺芯片量产、12纳米工艺开发突破、第三代90-纳米嵌入式闪存工艺平台... 创新驱动产业集群。 217家相关企业齐聚张江,形成了国内最完整、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
核心技术的突破,离不开对基础研究的大量投入。张江的硬实力还在于一系列大型科研设施,为众多科研项目提供支撑。
目前,被视为已知最高光源的超强超短激光,是激光建设的“军中之战”。全球首台10拍瓦激光实验装置——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落户张江。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冷玉新介绍,该项目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创下世界最高峰值激光功率记录.依托该项目,上海光机所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直径的钛蓝宝石晶体等核心器件。目前,该装置已初步开通,正在进行质子加速、电子加速、高亮度等离子体高次谐波、阿秒脉冲产生等实验。
接下来,科研团队的目标是100瓦的激光装置。 “在安装过程中,在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了当年的立项、开工、当年的建设。这是非常宝贵的。”冷雨欣表示,《意见》出台后,他更期待体制机制。这一领域的改革和突破,将有助于优秀国际基础科学研究人才的引进和落地。
从上海光源到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所,再到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大规模光子科学装置已在张江集结,科学之源图片技术创新正在慢慢展开。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将帮助张江啃下“最硬的骨头”。
生机勃勃的产业增长极
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张江已经“发胖”,从最初的17平方公里,扩大到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同样“做强”,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随着先导区建设的拉开帷幕,张江正积极承接“六大硬核”中“中国芯”、“智能制造”、“创新医学”、“数据港”的布局和发展。产业”在浦东新区。
7月29日,“卧虎藏龙”未来体验馆在张江机器人谷亮相。可以用“意念”操控的无人机,手握“影子”的智能咖啡师,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的“蚕豆”非接触式外卖员,以及刚刚冲上来的“海峡”水下机器人奔赴防汛抗灾第一线…… 1000平方米的展厅,汇聚了谷地众多企业的前沿科技成果和机器人未来的应用场景。
上一篇:好书·推荐|以图说史,展示上海近现代海派书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