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
悠扬的旋律,磁性的歌声……6月12日晚6点半,一曲《那些花儿》在上海的静安公园门口开唱,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唱歌的是上海持证街头艺人杜烁辰,大家喜欢叫他阿杜,他一边弹着吉他一边唱着歌。一旁还有伴奏,有人吹萨克斯、有人打架子鼓,他们都是街头艺人。
随着“六六夜生活节”在上海开启,上海街头艺人周末秀在外滩、南京路、淮海路、静安公园、徐家汇、浦东滨江等多个区域上演。除了音乐,还有易拉罐剪贴画、小丑气球表演、环保手工艺等展示。
2014年10月,上海率先试点街头艺人“持证上岗”,由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给8名街头艺人分别颁发一张“上海街头艺人节目审核许可证”。当时,这8名街头艺人在上海市静安区的静安嘉里中心附近路段试演。
一晃七年过去,如今上海已经有30多个街头艺人的固定演出商所,持证街头艺人也扩展到300余人。街头艺人们逐渐成为了城市里流动的风景线,也正变成上海城市形象亮丽的名片之一,他们是上海多元城市文化的精彩写照。
8090组合持证演唱。澎湃新闻记者邓玲玮摄
“打赏是出于对艺术的欣赏”
在静安公园,天色越来越暗,但丝毫动摇不了市民们驻足欣赏表演的热情。
杜烁辰和同伴们的现场演出使得围观的市民越聚越多,自然形成一个圆圈将他们包拢在中间。而杜烁辰的演唱则更加卖力,一首接着一首,甚至还玩起了现场点歌,引来阵阵欢呼。
在他们演出的前方有个行李箱,上面张贴着两张二维码。当晚,不少市民用手机扫码付款的方式为他们打赏。“唱得太好听了,很专业,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市民王先生说,用打赏的方式支持街头艺人的表演,是他发自内心的认可。看到有市民给自己打赏,杜烁辰都会当场回应一声“谢谢”。
杜烁辰是上海第9批持证街头艺人。2017年,他和朋友们组的乐队成为上海首个取得街头艺人资质证书的团队,多年过去身边的搭档都已转行,而他依然坚守在街头表演的“岗位”上。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在街头持证表演,杜烁辰依然兴奋不已:“第一次表演也是在静安公园门口,我当时也紧张。一开口,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他们很认真地听我唱歌,看乐队表演,感觉这就是我们的主场舞台。”
夜色下的静安公园门口街头艺人表演,吸引了市民驻足观看。澎湃新闻记者陈伊萍摄
杜烁辰20岁不到就从安徽来上海。在拿到街头艺人资质前,他曾在酒吧当过驻唱,接过商演,也因为在街头唱歌被“驱赶”。“以前唱歌方式不稳定,商演也不是我想唱的歌,也可能不是台下观众想听的歌。”他认为,取得街头艺人资质不仅能给他想要的舞台,纳入正规的组织管理也让他安心。“在街头,你想听什么,我都可以唱给你听;人少的时候,我就唱我自己喜欢的歌……”成为持证的街头艺人已有4年的时间,这些年来,杜烁辰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这个身份,不仅因为身份被官方认可,也因为表演越来越被广大市民所认可。他说:“以前在街头唱歌,人们的眼神中感觉我们像是乞讨的,打赏好像也是出于同情心;持证之后,感觉大家的观念改变了,他们是真的尊重我的表演、是出于对艺术的欣赏。”
杜烁辰(左)在静安公园门口演唱。澎湃新闻记者陈伊萍摄
杜烁辰这些年来积累了不少粉丝,一些中老年听众甚至横穿大半个上海都要守候他的每一场现场演出。而在一些年轻人聚集地表演,杜烁辰常常有一种开演唱会的感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们会把手机的闪光灯打开,跟着音乐摇摆,我好像就是一个明星。”回忆着这些“高光时刻”,杜烁辰眼里有光。
在上海,街头艺人有统一的管理,而这些管理靠的是艺人的自治。杜烁辰就是上海市演协街艺专委会主任,除了自己正常的街头表演外,他还要统筹安排上海所有街头艺人的演出排班。有时候艺人临时有事请假,为了不耽误,他经常自告奋勇“顶岗”,一唱就是5、6个小时。
尽管疲惫,但观众们的举动常常令他感动不已,或是给他买瓶水解解渴,甚至给他点杯奶茶暖暖胃。“在上海做街头艺人让我安心、暖心,也让我对这个职业越来越热爱。”杜烁辰总是心怀感恩,说是上海这座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成全了他的音乐梦想,而他也将继续用自己的才艺和坚持成为上海的一道风景。
上一篇:上海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八方面27项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