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八方面27项主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7

资料图 闵行区虹桥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

  《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近日出台,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为统领,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到2025年,将建立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匹配的老龄事业发展体系。

  老有所“盼”:品质生活,身心安康

  近年来,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纯老化等趋势交织共存,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等需求持续增加。《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

  《规划》包含六大部分,提出八方面27项主要任务、24个规划指标、7个重点项目。注重“需求”引领,聚焦老年人养、医、学、为、乐等生活所需中的主要问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来思考和谋划,以养老为主线,融合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各类服务终端,构建服务综合体,形成便捷生活圈,推动产业新发展。

  老有所“养”:健全体系,优化服务

  健全保障体系,优化养老服务,这是《规划》的重中之重。将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待遇水平,持续拓宽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覆盖面,大力发展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同时,推进法定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逐步扩大老年人常用药品和医疗康复项目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完善慢性病患者长处方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提供包括医疗、康复、照护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此外,深化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加大对老年人的救助力度,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残疾等老年人需求;建立满足多元需求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并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

  优化养老服务方面,将建设枢纽型养老综合体和家门口服务站点,打造社区“养老服务联合体”,并加大全市养老床位建设统筹力度,在郊区“五个新城”建设中布局基于服务全市域范围的养老床位,发展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探索跨行政区养老新模式,支持老年人根据个性化需求自主选择养老机构。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完善镇有“院”、片有“所”、村有“室”、组有“点”的设施网络。

  老有所“医”:便捷高效,全程守护

  对于老年人而言,优质医疗服务是“刚需”。因此,《规划》通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完善老年健康服务设施、优化健康服务供给、深化医养结合模式,推进健康上海建设,着力打造更加便捷、更高品质、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上海将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形成以市老年医学中心为引领、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聚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中心”“护理中心”等“三个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标准规范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推进“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充分发挥智慧健康驿站功能作用。

  将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服务,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同时,深化医养结合模式,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并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为医养结合重要平台,推进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功能建设,加强家庭病床服务。

  申城还将深化长三角老龄事业协同,着力探索大城市群应对人口老龄化新路;优化长三角医保异地结算信息平台,支持三省一市之间实现异地门诊结算互联互通;试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服务补贴有关待遇异地延伸结算工作;推进养老服务机构相关标准、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和评估结果、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等的互认互通;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数据管理平台,推进长三角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构建长三角区域智慧养老平台,探索共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推进长三角专科联盟建设,在长三角区域共同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旅游康养示范基地和养生养老基地。

上一篇:推动双向开放、绿色发展、科技赋能,上海国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