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
9月8日,由华顿经济研究院编制的“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发布: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连续六年稳居前四,综合实力最强。其次是杭州和苏州,位居第五和第六位,第七至第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武汉、南京、重庆和成都。
“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自2015年发布以来,至今已连续发布六年。该榜单以GDP总量排名前110位的城市作为入围城市,再根据经济指标(占比61.8%)和软经济指标(占比38.2%)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经济指标由GDP、居民储蓄和财政收入组成,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卫生组成。各指标得分均按其总量(占比61.8%)和人均量(占比38.2%)综合而成。
华顿经济研究院表示,按照GDP总量确定入围名单倡导城市不断做大,考量人均量倡导城市不断做强,加入软经济指标则是倡导城市不断做优,“做大做强做优”体现了“五个文明建设”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导向和激励,可以更全面、科学地衡量城市在经济、社会、科教、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
华顿经济研究院表示,“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呈现出几个特点:
第一,百强城市是中国经济的主战场。
2019年全国GDP总量为99.08万亿元,百强城市GDP总量为69.58万亿元,此次上榜的百强城市的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70.23%,占比同去年73.87%相比下滑约3.6个百分点,但百强城市依然是中国经济的主战场。未来提升百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是振兴中国经济的核心发力点,特别是位居前列的百强城市,如前十、前二十等位次城市,其经济实力在全国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地位,并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具有主导决定性作用。
第二,十强城市层次分明竞争激烈。
第一层次:从榜单前十强来看,北京(95.62分)和上海(90.95分)综合得分都在90分以上,显然是居于最高或第一层次。在硬经济方面,上海与北京的经济水平相差不大,北京作为首都城市,资源优势明显,软经济实力强劲,尤其是在环境、科教和卫生方面高于上海。
第二层次:广州(78.59)和深圳(77.23)从综合得分来看,两者分值相差较小,属于同一层次城市,但与北京和上海仍存在12分之多的差距。深圳经济实力高于广州,但在软经济实力方面与广州差距较大,尤其是在科教与医疗卫生方面差距明显,深圳软经济水平排名第20位,是前十强城市中排名最低的城市,与其经济“第三城”的地位不相匹配。
第三层次:第五和第六位的杭州(73.14分)和苏州(71.07分)综合得分在72分左右。苏州经济实力高于杭州,是经济“第五城”,而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拥有较为丰富和完善的科教、文化和医疗资源,因此杭州的软经济水平高于苏州。
第四层次:其它70分左右的城市涵盖了第七至第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武汉(70.60)、南京(69.93)、重庆(68.52)和成都(68.25),这四个城市得分不相上下,竞争激烈。
第三,部分城市软硬经济协调发展仍有空间。
前十强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软硬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其软硬经济指标都在前十,前十强中有9个是副省级以上城市,因此科教、文化、卫生等软经济资源配置丰富。在百强榜单中,还有部分城市在硬经济和软经济的实力不相均衡,相差较大。
深圳和苏州在硬经济中位列第3位和第5位,而在软经济中,分别位列第20位和18位。深圳在普通高等院校数、专任教师数及医院数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苏州硬经济是第五城,软经济位列第18位;无锡硬经济位列第十位,而其软经济位于第23位,因此苏州和无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对软经济的协同发展,尤其在科教和卫生领域。而西安作为省会城市,软经济排名第7位,其硬经济位列第22位,因此西安对于硬经济的发展需大力加强。
第四,区域分布由东向西呈阶梯式格局,长三角城市表现亮眼。
东部地区上榜城市60个,中部地区上榜25个,西部地区上榜15个,呈现出由东向西的阶梯式格局。
三大经济圈中百强城市高度集聚,长三角地区上榜城市22个、珠三角地区8个、京津冀地区8个,三者合计上榜38个。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长三角有上海、杭州、苏州和南京四座城市跻身前十阵营,珠三角地区有两个城市位列前十,京津冀地区仅有一个城市上榜前十。由此可见,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区域,为全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