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
原标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金融服务业不是卖产品,中国保险业要走出可持续的养老模式
“宏观经济未来的关键是你现在的预期,你今天的行为是什么,就决定了未来的场景。”在近期的“上海论坛2020”分论坛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孙立坚教授表示,“得益于中国人口红利的释放、金融创新的赛道优势,及中国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中国保险业需求潜力巨大。接下来关键问题是,怎么把好牌打出好的结果。
“如果金融服务业还是采用卖产品的方式(负债业务),就根本没有做好最基础的客户体验所需要的定制化功能。怎样通过金融科技以及供应链的创新优势,设计出解决消费者担忧的性价比高的一条龙服务,保险应当是嵌套在整个服务带来的幸福感受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孙立坚看来,保险业春天已来,中国有着政府和市场良性互动的制度优势,应该走出中国特色,走出可持续的养老模式,成为未来世界的典范。
金融保险业供需不匹配
由于人均寿命存在性别差异、老年女性患病率高等原因,女性养老形势严峻。近日,中宏保险与复旦发展研究院联合推出国内首份《中国女性养老与风险管理白皮书》显示,人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使得中国老年群体呈现女性化、退休女性呈现高龄化的特征,这意味着女性需要为老年生活所作的准备更多,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还使得老年女性丧偶的概率大于男性。根据白皮书调查结果,有34.81%的受访者将丧偶作为年老时担心的情况之一,因为伴随着老年丧偶而来的是失能照料、心理等问题。此外,养老问题的严峻性还体现在庞大的医疗开支方面。随着年龄的上升,各类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在增大,对于部分疾病,老年女性更易患病,因而需要更高的医疗开支。
事实上,在针对都市中等收入群体的调查中,健康风险管理也是女性养老的主要诉求。近八成受访女性将“身体健康”放在人生目标首位。在养老方面最担心的事情中,排名前四项也都与健康有关。受访女性中分别有72%和54%的女性认为“有能力负担医疗费用”和“获取国内医疗资源”是无忧养老的根本。
女性退休时间早,意味着女性的养老金较少,而女性的预期寿命又更长,这使女性对养老财富的需求更大,因此对于女性来说,养老金积累与养老金财富需求间的缺口更为明显,这种现状使女性养老问题更需得到关注。
做可持续普惠养老保险
一方面,市场养老需求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受整体规模仍较小、养老保险产品品种不多、个性化发展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存在缺口。
“现在解决人们后顾之忧所带来的负债业务需求和相关业务非常多,但同质化、低水平的业务竞争依然存在,而日益增长的老龄化趋势和人们对高质量的服务追求,更加重了消费者对未来的担忧。保险应该是嵌套于提升消费者幸福感受的一个环节,帮助消费者解决这些需求。”孙立坚认为,如果金融服务业还是采用卖产品的方式(负债业务),就根本没有做好最基础的客户体验所需要的定制化功能。所以,包括保险在内的金融业,应通过金融科技以及供应链的创新优势,设计出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且性价比高的一条龙服务。孙立坚认为,无论是做服务业还是金融业,如果只重视通过营销的商业模式来提升自己的业绩和竞争力,就会发现越来越多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棘手问题。
“在这次疫情中,老百姓保障的意识提高了,但这种需求是希望通过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稳定来感受到其中的幸福,而这一需求并不是买卖保险产品就能够实现的。”孙立坚认为,如果保险产品都是标准化的设计,我们会发现非常大的定制化需求被边缘化,业务的盲点会被忽视。未来中国保险业需要一个自己的高定位,如针对一些传统但可持续的代际养老需求,还有丁克家族对养老保险的定制化需求等,要有一个完整的业务链的配套。总之,“保险业的格局要站得高一点,要定位在真正解决大众后顾之忧的目标上,否则单纯的业绩追求最后也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适得其反。”
上一篇:宁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宁波园区项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