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5

引 言

目前全世界都在追求经济规模化,不断地打造区域经济环境,吸引同一产业的经济组织蜂拥而来,以此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效益。我国现在拥有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产业集聚区,经过多年发展证明这种产业集聚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过同时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产业集聚缺乏协和作用,不能形成有效的行业产业链,而行业产业链是未来行业竞争的基础,即不能实现行业产业链成为了产业集聚对地方经济刺激的桎梏。由此可见,产业集聚需要和产业集群相配合,形成横向联合纵向发展的区域经济模式,刺激区域经济再次腾飞。

1 产业集聚以及实现机制

产业集聚这一名词来自于国外,第一个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该学者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现象,他认为所谓的产业集聚就是同一产业在某个区域内高度集中,赋予了地区大量的产业资本。后来又有不同的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譬如韦伯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等等。

产业集聚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主要是在市场影响下,地区内出现了适合某一产业成长的物资基础、交易环境以及信息条件。慢慢地使得某一产业从业者逐渐地向这里靠拢。从类型上来分,产业集聚主要有指向性集聚和经济联系集聚。指向性集聚就是地区利用独有优势来吸引同一产业从业者形成集聚,比如劳动力资源充足且价格低廉、原材料品质佳且价格合理、市场终端丰富易于销售等。经济联系性集聚指的是纵向产业集聚和横向产业集聚,前者指的是某企业投入正好是另外一个企业的产出,两个企业之间形成了投入产出经济关系。后者指的是围绕着当地主导产业形成的产业集群体。经济联系性产业集聚较比指向性产业集聚更容易形成行业产业链。

产业集群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做出了不少贡献,例如每个城市设置的高新产业开发区、汽车产业开发区、旅游开发区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利用产业集聚来吸引从业者或者人才,从而实现了统一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开始到了瓶颈期,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必然[1]。

2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机制

(1)产业集聚使得区域制度更加完善。政府引导成为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作为宏观调控者为了打造区域经济,必然要不断地改进当地经济环境,为企业进驻提供方便。比如各种手续的审核、税收服务等等,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甚至于在土地资源利用上,政府也会对这些企业进行特别政策,降低其资本压力。也会推出政策来吸引人才汇集当地,解决企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

(2)产业集聚使得区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正如前文所述,产业集聚有横向集聚和纵向集聚,前者是围绕着当地某一资源而形成集聚,显而易见,这种作为区域独特的资源会在大量企业进入之后得到充分利用。后者实现了不同企业间投入产出关系,这为产业链形成提供了基础。总而言之,产业集聚具有横向联合纵向发展的框架之后,区域资源会得到充分利用。

(3)产业集聚促进了地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两个层次,第一是行业技术的创新。比如吉林省长春市因为一汽因素,这里围绕“汽车”产生了生产、零售、配件、修理等等不同的企业,一些行业通用的技术因为各个企业参与而不断提升、普及、再提升。所以笔者认为行业技术创新主要基于产业集聚形成的综合创新能力。第二,企业技术创新。在产业集聚背景下,企业间竞争加剧,为了寻求发展企业内部必须进行科技创新,以期凭借技术创新对资源形成深入利用,或者增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4)产业集聚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同一产业间的竞争因为产业集聚程度提升而提升,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要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凡是在这样惨烈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企业,无一不是管理严格、技术高超、人力资源质量浓缩的企业[2]。

3 我国目前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1)行政干预限制了集聚区域发展。我国地方政府为了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然而大部分实现的都是指向性产业集聚,导致聚集区域围绕着行政区域,从空间上受到了限制,不能实现有效辐射,增加聚集效应。一旦地区拥有的优势被淡化,这种产业集聚效应就会减弱甚至于消失。即指向性产业集聚形成的产业转移并不坚固。产业集聚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我国之前以劳动力资源为特色,吸引了世界各国到中国投资建厂,然而随着我国人力成本提升,这些外来企业纷纷转向菲律宾、越南等国。由此便可以证明指向性产业集聚的不稳定性。

上一篇:投 稿 须 知
下一篇:湾区金融集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基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