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

2010年:上海世博会系列报道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5

社论

向世界学习

今晚,一个虔诚的预言将要兑现。1893年,民族商人郑观应提议:中国也要举办万博会,地点就在上海。上海申博成功后,这个预言就被媒体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中国人不是迷恋预言的神奇,而是迷恋穿越时空的预言中掩映着的那个大国崛起的光荣与梦想。仰望星空,礼花绚烂,想起100多年前那个美丽的预言,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郑观应的远见卓识让人惊叹,不过,再超凡的想象也绝不会想到,这个已深深融入世界的国家所承办的世博会,竟打破了这么多历史纪录,拥有最多的参展国、最大的园区、最多的参观者——预期7000万人参观世博,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一,这将是世博史上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克伦威尔说过,人不可能攀登得比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更高。一个人的想象力,根本不可能超越自己那个时代的视野,何况这个预言穿越了百年的时空。

100年前,中国人孱弱地站在世界之外构建着他们朴素的世博想象,那时中国与世界动若参商。100年间,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晚世博亮相上海时,世界真正走向我们。郑观应百年前的预言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世博会常常标志着一个国家和世界的新关系。

没有哪一座城市比上海更能见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迁。1832年6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阿美士德”号抵达吴淞口,成为历史上第一艘驶入上海的欧洲商船。其后不久,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上任,趾高气扬地宣布上海开埠,中国在屈辱中被迫向世界列强打开门户。上海滩租界林立的屈辱和十里洋场的繁华,标示着那个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郑观应的世博想象,深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满怀着一个被迫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祖国强盛的期盼。

20世纪70年代末,励行改革的中国主动打开大门走向世界,上海也因其与世界的特殊关系,而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浦东的摩天大楼,外高桥的保税区,陆家嘴林立的外资银行,上证所的股指,还有皇甫平的文章,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更能从中看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见证中国一步步地在开放中融入世界。

21世纪初,中国清除各种壁垒加入世贸组织,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融入了中国,开始了文化、科技、经济的全方位交流与融合。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上,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宣布将更加开放地与世界牵手。上海再一次展现她开放的姿态,邀请世界走进中国,从而重新定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经过8年筹办,今晚大幕将启,世界进入上海时间。这是人口第一大国普通大众与世界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接触,初步小康的中国人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世界?

总有不少国人认为,中国穷了那么长时间,如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我们的GDP世界第二,我们的外汇储备占全球近三成,中国感冒世界都要打喷嚏,应该可以不客气地骄傲一下。有人自许“G2”,有人鼓励说“不”,还有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人跟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说:我们国家要抖一抖了!为什么咱们的态度不硬一点呢?

其实,强大对应的态度不应是骄傲,而是谦虚。中国崛起了,不是获得了“抖一抖”的机会,而是终于有资格谦虚了。骄傲是“暴发户”的特征,自大内里实质是自卑,谦虚才是真正的强大。

一方面,只有充分自信者才有资格去谦虚;另一方面,只有谦虚才能让人博采百家之长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变得更加强大。正是谦虚让以英美为师的日本打败自封天朝的大清成为强国,正是自大引发的民族主义情绪将日本引入一场战争灾难,也正是谦虚才让他们又从战后废墟中重新崛起。面对世界,崛起的中国亟须摆脱那种轻狂的浮躁情绪,养成谦虚自信的心态,经得起批评,也经得起捧杀,不自卑,不狂妄,平等从容地与世界相处。

100多年前,郑观应想象上海世博,是为了滋养被动挨打者内心的那种“万朝来会”的强国梦想。今天中国已经强大,我们有资格谦虚了。如果说奥运显示中国的成就和实力,那么,世博则是中国谦虚地向世界学习的机会。

上一篇:上海5G+行业应用“多点开花”场景丰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