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

创投人眼中,上海数字经济这么“玩”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5

  近日,哈佛商学院上海校友会举办的全球创业大赛亚洲区决赛在上海落下帷幕。

  每年,哪些创业项目入围,投资人如何评价,总能给予未来一年一些行业新启示。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之下,今年入围的项目不少都和“宅家经济”“远程共享”相关,与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关。

  对大赛项目的分析、点评,同时也是从投资人视角管中窥豹,探讨上海数字化转型之路怎么走。

  项目几乎都指向在线经济

  评委们的较大疑虑是,AI的辨别能力有多强?

  今年闯入决赛的8个创业项目,其中4个来自中国团队,其余来自印度团队和新加坡团队,区域特点鲜明。每一个项目在8分钟规定时间内一一路演,并由评委立即提问、点评。气氛热烈而又紧张。

  比起往年在陆家嘴国金中心的现场路演,今年采用线上方式,除了选手、评委,还有100多位投资人在线参与,氛围更加国际化。就拿出席的评委、创投人来说,往年受限于本地,而今年更多人来自五湖四海。

  那么,今年的创业项目的特点是什么呢?答案指向在线经济,几乎所有项目都与数字化转型相关。

  比如一个健身类项目。创业团队通过手机App,采用AI监控,随时监测人们健身时的体态变化,AI能立即判断姿势的准确率。如此一来,每个人都可以在家自己锻炼。

  创业者认为,健身的困境在于,人都想保持健康,但是出于总想省力的本能,坚持运动很难。中国市场的健身布局,目前主要为两类,一是实体健身房、工作室,二是在线家庭应用设备,家用跑步机、划船机、智能手表、Keep应用等。无论哪一类,现有的服务还比较初级。

  在健身房有私人教练指导,锻炼效果好,但价格昂贵,加上实体门店地理位置限制,路上还要花时间,人们不容易坚持。在线健身App、免费的健身视频等,优点是费用很低,也没有交通成本、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但缺乏专业教练指导监督、个性化互动,锻炼的整体效果较差,一个人很难依靠自律坚持下去。

  针对痛点,该创业项目主要模式为在线+教练+AI。项目有过一次小规模试验,组织了一个7天减脂训练营,1名教练对7名学生上课。价格为每班每人50元—100元。学生直接通过微信小程序随时访问。教练这一端,由AI根据标准姿势进行判断,屏幕会直接标注:学员A状态不错,学员B姿势错了,学员C表现最优,学员D已经完成……最后周活跃用户比例80%,课程完成比100%。

  评委们的较大疑虑是,AI的辨别能力有多强?创业者回答说,团队有一套自己研发的算法,AI能准确、实时识别高速运动产生的图像模糊,深度学习,自建运动数据集。当然,技术实际上比想象中更复杂,比如在家锻炼时,人站在一个复杂背景前,AI检测动作时,还涉及前后背景分割、提取与重映射等。

  健身结束后,AI会进行数据分析,如一位学员的深蹲临界次数为4,准确率98%;抬腿侧踢临界次数11,准确率80%……最终出具一份详细的个人动作报告。

  技术的不确定,是一大掣肘

  对新经济、新事物,最初的判断并不容易,一开始大部分人没看出前景

  “这些项目一看就是疫情发生后人们产生的新需求。”哈佛商学院上海校友会主席龚彦焱评价说,疫情新常态下,线上的消费场景、服务场景开始大幅度推进,由此带来不少新商机。

  目前全球市场一系列在线经济项目增长速度都很快,被疫情逼到线上后,类似的在线服务、在线消费,迎合了新生代宅在家里的各种需求,商业前景较好。未来,好的内容+传感器在线数据反馈,充满创新的无限可能。

  那么,与传统行业相比,新的数字经济、在线经济在孵化与发展上,是否有所区别呢?

  龚彦焱认为,首要还是看市场空间、未来的应用前景。比如在家健身这个领域,未来有没有市场?目前投资人、评委们的一致答案是有,潜力巨大,一旦做成,其规模和效应难以估量,因此都给项目打了高分。

  但几年前,滴滴打车刚出现时,许多人并不觉得它有市场潜力。有人认为出租车扬招方便,出租车公司也有订车电话,人们为什么非要使用打车软件呢?结果市场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不少投资人觉得虚拟货币只是个概念,可结合区块链技术,未来就难说了。

上一篇:市经济信息化委召开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行动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