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
前期回顾:“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发展重点问题研究(上)
“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发展重点问题研究(中)
四、重点问题之四:关于“十四五”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指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吸纳、凝聚、配置和激活城市发展所需战略资源的能力,反映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规模、质量和效率,是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发挥全球影响力与控制力的重要体现。国际城市的优势产业往往具有对产业链、价值链及全球市场的控制力,其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能力越强,越会吸引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组织或专业服务机构等主体集聚。依托优势产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通过延伸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国际城市实现对资本、创新、人才、信息等资源的全球配置,成为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心。
(一)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发展基础
上海加快推动“五个中心”建设,城市核心功能不断增强。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已经形成股票、债券、黄金、金融期货等较为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二,股票交易额和股票市值均位居全球第四,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铜、天然橡胶等10个期货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根据英国独立智库Z/Yen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015-2018年间上海排名上升了15位,目前位列全球第6(图10)。国际航运中心方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且与紧随其后的新加坡港之间的差距逐年增大,领先箱量从2012年的80万TEU增长至2017年的651万TEU;2017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位列全球第三(前两位分别是香港国际机场和孟菲斯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跃升全球第二(仅次于香港国际机场)。航运服务加快集聚,全球排名前二十的班轮公司、排名前四的邮轮企业、全球九大船级社、国有和民营主要航运企业均在沪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科创中心方面,上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始终处于全国前两名,2017年上海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比例达到3.78%左右,接近一流创新型国家水平(以色列、芬兰、日本等基本在4%左右)。目前上海正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集聚光源二期、软X射线、活细胞成像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通过推进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打造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和创新人才发展制度等举措,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形成提高供给质量、补充新动能的发展“活力源”。
图10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及上海得分
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通过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上海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但在全球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方面与国际上成熟的全球城市相比仍然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全球链条整合能力和要素市场交易配置能力还有待加强。
全球链条整合能力方面,虽然上海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内地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多的城市,未来仍具备集聚跨国总部的吸引力和巨大潜力,但在总部集聚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总部集聚规模相对不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上,上海(634家)和新加坡(4200家)、香港(1389家)等国际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能级总部少,相对而言上海的全球性、亚太区总部少,目前只有亚太总部72家,仅占集聚总数的约11%。同时全球500强企业总部上海仅为7家,远远低于东京、伦敦、纽约(图11);高端功能型总部少,尤其缺乏资金中心、结算中心、利润中心等核心功能型总部;总部业务拓展受限,例如,强生公司健康产业的市场准入受到限制,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电视、电影等影视制作业务在乐园区域之外受到限制等。总体上看,上海的总部经济竞争力与知名国际大都市相比仍有差距。未来上海需要继续提升总部能级、发挥总部功能,拓展跨国公司新型业务总部,进一步发展壮大总部经济,以更高层面的开放格局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总部及其他功能性机构落户上海,使之成为上海全球城市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载体。
上一篇:中银研究: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