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
去上海参观世博会虽然已是几个月前的事了,但仍让我情不自禁地沉醉在三过黄浦江的无限遐想之中。
记得我第一次过黄浦江是在1969年去上海搞外调。那时还是靠轮渡过江,当时的黄浦江两岸差别非常分明,浦西(老上海)是繁华的大都市,浦东则是一派农村景象。我第二次过黄浦江是在1995年去上海调研党建工作。当我乘公交车过杨浦大桥到达浦东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闻名遐迩的浦东金融和贸易中心当时也在建设之中;站在浦东放眼望去,处处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活力。我第三次过黄浦江则是在2010年的6月,去上海看世博会。这次是乘旅游专车过卢浦大桥和越江隧道到达对岸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上海交通建设和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交通拥挤。记得42年前第一次来到上海,那时我对上海的交通是很羡幕的。市内有西藏中路、延安路、淮海路等宽阔通畅的柏油大马路,众多的公交车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发展。当我第二次来到上海时,就明显地感受到了交通拥挤了许多,马路上、人行道上到处拥挤不堪。这次来到上海,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极大地解决。过去,一江隔两岸,黄浦江是阻隔浦东和浦西的障碍。如今南浦、杨浦、徐浦等大桥的落成,让浦东和浦西联系更加紧密了;东海之滨的浦东国际机场向世人展示着上海的腾飞;腾空的高架高速公路、磁悬浮高速铁路、深入江底的越江隧道……正在诉说着一个充满活力的新上海。
走在世博园区,看着潮涌般的游客,我想:如果没有上海城市交通系统成功的改造和创新,没有全方位的交通设施,是没法接送每日数十万游客出入园区的。
42个寒暑春秋,我三过黄浦江,有幸见证了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和谐美好的家园无不彰显着我们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我坚信: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
去上海参观世博会虽然已是几个月前的事了,但仍让我情不自禁地沉醉在三过黄浦江的无限遐想之中。
记得我第一次过黄浦江是在1969年去上海搞外调。那时还是靠轮渡过江,当时的黄浦江两岸差别非常分明,浦西(老上海)是繁华的大都市,浦东则是一派农村景象。我第二次过黄浦江是在1995年去上海调研党建工作。当我乘公交车过杨浦大桥到达浦东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闻名遐迩的浦东金融和贸易中心当时也在建设之中;站在浦东放眼望去,处处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活力。我第三次过黄浦江则是在2010年的6月,去上海看世博会。这次是乘旅游专车过卢浦大桥和越江隧道到达对岸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上海交通建设和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交通拥挤。记得42年前第一次来到上海,那时我对上海的交通是很羡幕的。市内有西藏中路、延安路、淮海路等宽阔通畅的柏油大马路,众多的公交车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发展。当我第二次来到上海时,就明显地感受到了交通拥挤了许多,马路上、人行道上到处拥挤不堪。这次来到上海,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极大地解决。过去,一江隔两岸,黄浦江是阻隔浦东和浦西的障碍。如今南浦、杨浦、徐浦等大桥的落成,让浦东和浦西联系更加紧密了;东海之滨的浦东国际机场向世人展示着上海的腾飞;腾空的高架高速公路、磁悬浮高速铁路、深入江底的越江隧道……正在诉说着一个充满活力的新上海。
走在世博园区,看着潮涌般的游客,我想:如果没有上海城市交通系统成功的改造和创新,没有全方位的交通设施,是没法接送每日数十万游客出入园区的。
42个寒暑春秋,我三过黄浦江,有幸见证了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和谐美好的家园无不彰显着我们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我坚信: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
上一篇:朱镕基“一字不苟”
下一篇:没有了